为何西方国家对中国有所忌惮?回顾往昔,有两场彰显实力的战役,它们无声地揭示了中国深厚的根基!
新中国成立后,我们国家大体上迎来了和平时期,甚至享受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持久和平。这样的和平景象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实属少见,即便是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,也是相当难得的。正因如此,普京曾赞叹道:“全球范围内,没有哪个国家胆敢轻易与中国为敌!”
当然,和平从来都不是凭空而来的。西方国家时刻都在打着欺负其他国家的算盘,我们国家自然也不例外。但他们之所以没敢轻易动手,原因就在于我们曾经历过两场战争,向整个西方世界展现了令人震慑的实力。正因如此,他们才会对我们心存畏惧。
那么,是哪两场战争让西方国家如此害怕呢?
【1、第一次立威之战——朝鲜战争】
在提及的这两场战役里,首先得说说那场被誉为国家奠基石的战争——朝鲜战争。诚然,从某种角度看,解放战争似乎更符合“立国之战”的称号;然而,考虑到解放战争主要是我们内部的纷争,它在展现国家对外实力方面就显得不够分量了。
抗日战争虽然是一场对抗外敌的战争,但它能够取得胜利,原因颇为复杂,既离不开中国军民的英勇抗争,也部分得益于国际上的援助。正因如此,即便抗战早已结束,多数日本人仍旧认为他们并非输给了中国人,而是输给了像美国或苏联这样的国家。
朝鲜战争结束后,那些较为明智的日本人,可以说真真正正地被中国人所折服。
朝鲜战争颠覆了日本及当时众多西方国家的传统观念。战事初起,麦克阿瑟与杜鲁门均认为,中国绝不会真正派兵介入,充其量只是派遣些许象征性的兵力以示姿态。
那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颇为不屑地认为,中国人在以往的战争中从未尝到胜果,此刻向鸭绿江畔增援,无非是想虚张声势吓吓他们。而麦克阿瑟则信心满满地向杜鲁门打包票,断言中国人断不会对朝鲜出兵。
不过,伟大的人物敢于挑战那些普通人望而却步的任务,拿出普通人难以鼓起的勇气来做决定。
虽然那时候我们一无所有,武器装备远远落后;说到经济,往差了说,几乎可以算是没有——好多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,哪谈得上什么拿得出手的经济实力呢?但伟人心里很明白,新中国刚刚诞生,要是不打出点威名来,咱们这个国家还真站不稳脚跟。
所以,彭老总率领志愿军迈过了鸭绿江,向美军和联合国军发起了冲锋。
志愿军初次亮相就给美军来了个下马威,麦克阿瑟率领的美军因为太过自负,压根没料到志愿军会参战。结果在头一回交锋中,他们就落入了我们的伏击圈,被我们打得只能慌忙撤退。但就算吃了第一次战役的败仗,麦克阿瑟还是固执地认为他能掌控中国局势。
他觉得初次和志愿军交锋落败,原因在于志愿军“不按套路出牌”,让他们毫无防备。于是,他迅速重新部署兵力,发动了第二场战役。而彭老总这边十分从容,心想一次挫败若不能让美军醒悟,那就再给他们第二次、第三次打击。
直到美国人真正面对现实,他们才明白在第二次战役中,志愿军并非采用偷袭战术,可即便如此,麦克阿瑟还是遭遇了惨败。这完全是因为他过于轻敌,不小心落入了志愿军的包围之中,结果就像被包饺子一样被团团围住。不过,麦克阿瑟心里多少有些不甘,他认为如果自己不那么冲动冒进,志愿军或许根本无法战胜他们。
因此,到了后来,他们换上了一个行事更为小心的指挥官,名叫李奇微。
李奇微这家伙的一大特色就是非常狡猾。他依靠美军先进的装备和源源不断的补给,打算等志愿军的物资耗尽,再对志愿军动手。他这一招曾经取得了一些效果,然而,要跟中国人较量兵法,显然历史只有两百多年的美国人,是绝对比不上拥有五千年智慧的中国人。
彭老总迅速识破了李奇微的计谋,因此志愿军并未冒险深入,导致李奇微的打算落了空。
之后,他屡次尝试这种手段,然而志愿军总是能揭穿他们的阴谋。鉴于此,美军后来改变了策略,不再与中国军队斗智斗勇,转而采取阵地战的方式,企图依靠充足的弹药优势,将中国军队压制住。
因此,在美国出现了“范弗利特当量”这一概念。这位名叫范弗利特的美国将领,在战场上大量使用炸药进行猛烈轰炸,把我们的阵地土层都炸翻了好几米深。而我们那时弹药紧缺,根本没有足够的火力与他们相抗衡。
然而,他们在阵地战中的表现依然十分糟糕,简直糟糕到让他们自己都觉得颜面尽失。
就拿上甘岭战役来说,美军那时采用的就是一通猛烈的轰炸战术。这回咱们没耍“花架子”,也没设陷阱引他们进来,就是直接跟他们面对面,在阵地上杠上了。那结果呢?美军和联合国军那边派了六万多兵力来攻,而我们这边仅用了4.3万人去守。
然而,上甘岭并未被他们攻下。尽管他们进行了猛烈的轰炸,志愿军的防线依然稳固如初。而且,战斗结束后统计伤亡情况,志愿军损失人数为1.15万,相比之下,美军方面的伤亡达到了1.5万。
他们在军备和弹药方面拥有极大优势,我们也没采取偷袭或诱敌策略,而且他们的人数还超出了我们。但即便如此,他们不但未能攻下山头,反而伤亡更为惨重。经过数次正面交锋后,美国军队终于被志愿军彻底打败,心服口服。
后来,麦克阿瑟不禁感叹:“谁要是想和中国陆军交手,那肯定是脑子有问题!”就连美国的将军们也都觉得,“要想在陆地上战胜中国军人,除非上帝亲自披挂上阵,还戴着钢盔!”由此可见,朝鲜战争给他们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心理阴影。
其实,给他们留下心理阴影的并非只有这些人。在朝鲜战场上,与我们交战的不仅有本国军队,还有来自英国、法国、澳大利亚、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部队,而且最终我们都战胜了这些对手。这些国家也都意识到了,中国军人的战斗力是不可小觑的。
要是他们执意要来较量,那就得准备好承担惨痛的损失。
日本也被朝鲜战争深深地震撼了。毕竟,在日本人心里,二战时他们是败给了强大的美国,所以美国人一直是他们眼中的厉害角色。然而,令他们惊讶的是,那些看似不如自己的中国人,竟然打败了他们所敬畏的美国人,这让他们开始对中国产生了畏惧之心。
因此这么多年来,尽管时常嘴上不饶人,但实际上却很少真正把挑衅变成行动。
【2、第二场立威之战——对越自卫反击战】
无疑,一场奠定国家地位的大战虽然意义重大,但随着时间的流逝,它的震撼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。特别是某些国家,似乎天生就容易遗忘痛苦,挨过一次打后,不久就把教训抛诸脑后。因此,我们进行了第二次彰显国威的战争,即那场对越自卫反击战。
表面上看,对越自卫反击战似乎只是我们与南方的邻国越南之间的冲突。但实际上,事情远非如此。那时候,不少国家都质疑中国的军事实力,因此有些国家自封为世界军事第三强国,也就是说,它们觉得自己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,完全忽视了中国的战斗能力。
然而,随着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打响,这些国家恍然大悟,原来位列世界第三并非易事。特别是那些自封为世界第三并妄图挑衅中国的国家,付出的代价往往是极其沉重的——越南当时的举动,便是一个活生生的反面例子。
起初,我们并没打算和他们交战,但越南却一再挑衅。他们不仅把我们的忍让看作是无能,还伤害了我们边境的军民,甚至单方面向我们发起了攻击。面对这样的局面,我们不得不进行反击,而这场战斗的过程堪称经典。
1979年2月17日,咱们的部队进入了战斗准备;到了3月5日,前线敌军的主力基本被我们消灭干净,随后我们发表了声明,表明反击战已达到预期效果,并开始从越南撤军回国。
那时候,越南被这场战斗打得措手不及——自己还没缓过神来,对方怎么就宣告战斗结束了呢?
其他国家都在旁边看热闹,满心以为中国会深陷战争的泥沼,结果越南军队才打了二十多天就一败涂地。要知道,越南军队可是自称世界第三,怎么这样一支号称世界第三的强悍部队,短短二十多天就被中国人打得溃不成军?这究竟是幻觉还是真实发生的?
尽管越军在后面仍然企图挑衅我们,但不管他们做了多少准备,只要我们主动进行正面反击,他们的防线就会迅速瓦解。
这场自卫反击战意义重大,它不仅让越南方面收敛了许多,还让其他国家见识到了中国的真正实力。毕竟,越南可不是个好对付的角色。
当年,美国卷入了越南的战争泥潭,一打就是好多年,最后只能狼狈撤退,好几届美国总统还因此遭到了选民的严厉指责。同样,法国人也曾被越南人击退。五常之中,越南人竟打败了两个大国,可与中国交战时,仅仅二十多天就一败涂地了!
越军甚至紧急疏散河内民众,生怕我军突然发起攻势,将他们河内的人员全部俘获。他们这样的战斗力,西方国家心里自然有数,因此在考虑挑衅中国之前,都会仔细权衡自身的实力是否足够。